孝心孝道不可丢
游子吟(迎母溧上作)
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歌颂母爱的诗入选教材,是最适合的。但选者隐去五个最重要的文字,即作者的自注:“迎母溧上作。”而这对小学生而言,对身为儿子或女儿的小学生而言,是最应该知道的。正是这个有意的遗漏,让此诗进入单一的歌颂母爱的轨道。而这恰恰是与作者原意背道而驰的。如果仅仅是歌颂母爱,他为何不用“慈母颂”为题,可见“游子吟”作为题目是有深意的。
孟郊是中唐有名诗人,字东野。他与韩愈、白居易是好朋友,与张籍是深交,他爱好写诗是出名的,全唐诗收录其诗四百多首,据说他不写好诗就不出门,所以有“诗囚”之誉。其诗以素见长,以苦吟著名,有“郊寒岛瘦”之说。他最奔放的诗是四十多岁中进士后写的《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然而,他进士及第后并没有春风得意,仍是穷困潦倒。在五十岁时才谋得到一个小小官职:溧阳县尉。这个职务也因他的爱写诗被县令只开半薪。这就是说,在五十岁之前,他一直在为科考为功名为诗歌而劳碌奔波,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游子。而一旦他安定下来后,所作的一件事就是把母亲接到溧阳来赡养,以尽儿子的孝心。作为孝子,他做得很不错,赡养母亲十年。六十岁那年,他有可能获得一个好的职位,但因母亲去世,他按规定为母亲守孝三年。一年后他暴病去世,家无余钱送葬。是好朋友的周济,才得以入土为安。我们把孟郊的这段生活历史说出来,旨在说明,他不是一个成功者,但却是一个大孝子。他用自己的孝心赡养母亲,也是一首好诗。
再回到诗歌本身来看,的确是歌颂伟大的无私的母爱。然而却是从孝子的角度切入的。俗话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海。做儿子的,最记得的是温暖如春的母爱。但母爱的内涵特别丰富,母爱的形式特别独特,要用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述出来。孟郊选取的是几个特写镜头:母亲一根根纺织出来的纱线,变成儿子身上穿的衣服。这是赞美母亲的勤俭劬劳,她用母爱编制的衣服,温暖着儿子的身,也温暖着儿子的心。每次儿子出外求学或求取功名或求取事业的那一刻,是母亲最痛苦最舍不得的,但她又必须鼓励和支持,而她所做的是把儿子要穿的衣服,看了又看,缝了再缝。那一针针缝的是关爱,那密密缝的是母亲的慈爱,是耽心儿子长期在外而无人照料的担忧。这是歌颂纯朴的质朴的母爱。没有一句动人心魄的话语,也没有一个依依不舍的眼神,但我们却看到天地间至贵至美的大爱,我们每个人都可感知母爱无疆。接下来诗人以小草与阳光立意感念,作为儿子,正如同那柔弱的小草沐浴着三春的阳光而无法报答自然的的春晖一样,无法报答母爱的春晖。以母爱与春晖相比,这是孟郊的孝子感觉,他觉得自己迎接母亲来到身边,也仍然无法报答母亲的大恩大德。
于是,一个隐藏的大字:孝,从诗中横空出世。这是孟郊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也是诗人要表达的真正意图。这就是说,儿子只记得母爱的伟大温馨还不行,还要懂得感恩,懂得尽孝心,尽孝道。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有孝经传世,历朝历代也将尽孝列为为人官为人子的必尽之责。农耕文明时代,孝是治家之本,也是治国之本。即使是现代信息时代,孝也是立身之本,立家之本,立国之本。我们之所以把这首诗中被人一直忽略的内涵揭示出来,就在于尽孝道的现状令人忧虑。我们看到,尽孝道的孝子孝女虽然不少,但不孝顺者,甚至虐待父母者不乏其人。整个社会,赞美母爱的多,赞美孝道的不多。而且,母爱有单相发展的趋势,上一代爱下一代人心甘情愿,而下一代啃老一代则长盛不衰。长期发展下去,就会礼乐崩坏,就会孝道丧失殆尽,而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所以,我们认为这首小诗应该让每个学生都读都记,那丢掉的自注“迎母溧上作”也应该保留。我们要让学生深深懂得母爱的伟大,更要懂得孝道是为子之责,从而尽孝心尽孝道,做一个好孝子。因为做比说更重要。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